中国教育电视台:【工作案例】一块“豆腐”引起的风波——退役复学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矛盾化解

供稿单位: 编辑发布:宣传部 日期:2023-05-22 设置


近日,中国教育电视台我是辅导员栏目官方微信公众号以《[工作案例]一块“豆腐”引起的风波——退役复学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矛盾化解》为题报道我校辅导员孟牒老师工作案例帮助退役复学大学生改善宿舍人际关系,营造优良的大学生寝室文化氛围原文如下:

案例简介

学生李某,男,21岁,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2021级计算机类大二学生,经退役复学转入到班里学习。据了解该生在校期间与寝室舍友经常因生活作风问题发生口角、辱骂、冷战等宿舍矛盾。矛盾的关键点仅仅是因为被子是否该叠成“豆腐”的形状,李某坚持认为舍友应该和他一样养成良好的习惯,把被子叠的像豆腐一样整齐,每日维持整洁的宿舍卫生。对此,寝室舍友则言他该把从军队里带出来的优越感放下,大学不是军队,没有条条框框的制度,谁都拥有选择生活的权利,只要把被子叠好就行,没必要纠结于是否是“豆腐”形状。除此之外,他与寝室舍友在其他生活习惯方面也存在矛盾,比如寝室清洁、作息时间、吃饭(是否可以在寝室吃饭)等一些行为习惯问题。这一系列宿舍矛盾导致该生存在厌学情绪,甚至有退学想法,严重影响该生学业。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该案例可以看出,这是一起以退役复学大学生适应校园生活为背景的典型宿舍人际关系案例。在本案例中学生李某重新回到学校,在与舍友相处中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和舍友交流没有话题感,自己的生活习惯与其他同学大不相同,无法很好地融入宿舍生活,出现了摩擦、争吵等不愉快的事情,导致心理以及精神上承受很大的压力。

而在本案例中通过了解可以发现以下情况:

离不开的军营状态

学生李某在部队两年的生活已经形成了较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外化为李某的生活习性、行为表现,他还依旧保持着在部队生活时的节奏,以部队高要求、高标准的状态要求自己,时刻保持着军人本色。

走不近的大学生活

该同学在对周围环境认识和个人定位方面未作出较大改变。战士不再是战士,从一个军人又变成大学生,曾经的连长、班长变成了任课老师、辅导员,严格的军事训练场变回了充满青春气息的大学校园,曾经的“战友”变成现在的“同学”等一系列的身份变化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没有及时进行调整转换。

存不同的自我感受

在部队的经历,形成了自律性较强的生活作息规律和优良的生活作风。部队生活中纪律要求很严格,比如:将被子必须叠成“豆腐”形状,所有人做事都听从指挥,行为举止干脆利落、大方得体。但大学同宿舍来自五湖四海同学,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所有舍友之间都是平级关系,没有了发号施令,换成了寝室长的“温柔”指导,叠被子只要整齐,不违反大学生行为规范要求。

进不出的心理要求

主要存在人际关系交往与社会沟通交流方面困难。由于退役复学的学生年龄较大,曾经的舍友变成了学长,现在的舍友虽然住同一间宿舍,但是年龄普遍比自己小。而由于年龄带来的差别对退役复学后的李同学构成了心理上的一道坎,由于年长,老师的印象中他们也应该更加懂事,组织能力更强,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给他带来一定的压力。

做不到的互相理解

双方在日常生活的相处中,因为一些细小的生活习惯而发生矛盾,站在自己角度看问题。问题的解决方法、看问题的立足点仅局限在自我考虑的基础上,坚持自己的认知,没有从对方立场出发,为对方考虑。不以发展的眼光去包容一切,消极应对,认为所有“问题”均在对方身上,而未静心反省自己,以至于局面两极化,矛盾愈演愈烈。

案例的处置

个别访谈,了解情况

首先分别和李同学室友们进行沟通,舍友一致认为李同学经常会在军人和学生两者的角色转换中迷失自我,会在老师上课点名时,误以为在军队而站起来大声答“到”,会在同学、老师喊自己的名字时,同样习惯性答“到”,会不适应宿舍同学的生活作息和卫生习惯。之后与李同学交流时,其表示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去和大家沟通,感觉大家不太喜欢他,认为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无法改变同学们的生活习惯以及态度。

集中座谈,引导教育

结合平时对该宿舍每个同学的思想、性格、行为习惯的了解,透过此次宿舍矛盾表象,通过多次的谈心谈话、深入寝室集中座谈,进行多角度引导教育。部队的经历是同寝室大学生无法想象的生活,他们对“军营”、“部队”充满了无数的幻想。退役复学李同学,在部队高强度、高要求、高标准的训练下,日复一日养成自律的生活方式正是在校大学生所欠缺的。彼此不要试图去改变对方,只需要敞开心扉接受新鲜的事物,既要和寝室同学“打成一片”,又要保持自己的“英雄本色”。

完善方式,多方助力

积极主动的有针对性的鼓励他们宿舍参加班级和学院组织的适合他们实际情况的“特殊”活动。通过活动宿舍同学与班级同学逐渐熟悉,在活动的过程中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宿舍同学通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扮演不同的角色,会让自己感觉是集体的一个部分,同时也会增加宿舍集体责任感和班级认同感,以团队的模式,找到适应新环境的办法。

注意日常,及时反馈

充分发挥好班委与宿舍长对班级情况的汇报的特点,定期召开班委会,通过班委与宿舍长了解后续该寝室同学的思想动态。此外,用好信息员,增加宿舍走访次数,尽早发现矛盾根源并及时解决问题要点。同时,通过不定期对宿舍学生的观察与回访,记录该宿舍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及班级整体的思想变化,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处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度过大学生活。

丰富内容,加强保障

为退役复学大学生创造机会,充分发挥退役复学大学生李某的特色和优势,树立榜样力量。一是成为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鼓手”,二是成为辅导员对寝室管理“助手”,三是成为辅导员对班级管理教育的“推手”。

加强引导,帮助退役复学大学生李某在生活方面转型,完成角色转换。开展优秀退役复学大学生座谈研讨会,组织往届和应届退役复学大学生进行困难交流和经验分享;邀请学校心理教师对他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和疏导;辅导员经常和其谈心,帮助他减轻内心负担,重新适应一名在校大学生的角色。

案例的启示

通过对此事件的处理,发现退役复学大学生与宿舍舍友发生矛盾问题归根结底是宿舍人际关系构建不成熟的问题。对于此案例,结合了组织行为学的原理,通过改善环境、营造氛围、规范行为、加强教育等一系列方法塑造该宿舍人际关系模型。并且,还参考了自我效能理论和人际沟通理论,结合团体心理辅导的原则制定规范学生行为的措施和开展日常活动。

大学生拥有年轻的探索活力的心理状态,无论是退役复学的学生,还是普通的大学生,对活动的开展和设计都有一样的积极心理,通过开办寝室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更能糅杂寝室内发生的矛盾问题,构建了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

运用该方法处理退役复学大学生寝室矛盾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在学生的反馈中,学生对于宿舍人际关系的满意程度已经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都能自行沟通处理和化解,寝室人际关系的可塑性大大增加,人际关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此效果的反应,研究发现该方法对处理寝室矛盾关系有着十分匹配的适用性。

通过对此次事件的处理和对该方法的思考,总结了处理寝室矛盾问题的三个要点——一个原则、两个构建、三个注重。

一个原则

1)求同存异的包容性原则

大学不同于中学,大学生已有较完善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宿舍每个同学之间都存在不同的目标和习惯。包容性原则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同学之间的矛盾进行钝化,从而减弱因习惯性格不同而造成锋锐性矛盾。因此,“求同存异”的包容性原则就显得极为重要。

两个构建

(1)构建寝室管理制度建设

在大学的日常生活中,宿舍是学生的重要活动场地,也是学生“家”一样的象征存在。构建寝室管理制度,方便合理的对学生进行管理,有利于规范学生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2)构建自我调节的人际关系和自我提升的人际心理体系

构建自我调节的人际关系是引导学生拥有包容他人的心理,促进学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而自我提升的人际心理是学会自我学习,自我管理,以此提升自我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

三个注重

1)注重寝室文化的影响

大学生的寝室文化是寝室的一面旗帜,是一个方向标,指引寝室每个学生的行为和方向。营造优良的大学生寝室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规范自身行为,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2)注重个性差异的影响

由于每个大学生有不同的经历,形成了很大的差异性。注重个性差异的影响有利于把矛盾之火扼杀在摇篮里,从而进一步强化宿舍成员个体的自我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

3)注重团体交往的影响

团体交往的矛盾往往不是出在一个人或者一方面上,所以必须多角度、多维度的处理团体矛盾的人际关系。从角色关系上探求每一方的心理需求以及行为活动,进而探求两者关系之间不同步的矛盾性。从认知态度上分析两者对彼此的态度,以及两者之间的矛盾态度。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O2tFNCBFwRs8YKkrc9d_9A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